![]() |
Amily |
![]() |
Emily |
![]() |
Lily |
武汉科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-
在线咨询
-
官方邮箱
-
微信下单
-
回到顶部
代谢组学
科研服务
抗体/蛋白
地 址: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,武汉
国家生物产业基地B、C、D区研发楼C1栋
产品销售:15926423062
技术服务:18971263062
E - mail :info@chemstan.com
邮 编:430075
化合物单体
科斯坦生物(Chemstan)所有产品和服务仅用于科学研究,不为任何个人或者非科研性质的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。
Copyright @ 武汉科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武汉鄂ICP备19006850号-1
三七系列标准品
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(Burk.) F.H.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[1], 主产于云南、广西等省区, 在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浙江等地也有生产。采集期不同, 以夏、秋采者充实饱满, 品质较佳, 称为“春七”;冬采者, 形瘦皱缩, 质量较差, 为“冬七”;剪下的粗支根, 称为“筋条”;最细者为“绒根”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止血、散血、定痛、金刃箭伤、跌扑杖疮出血……诸病”[2]。三七作为常用中药, 具有散瘀止血、消肿定痛的功效, 常用于咯血、咳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、外伤出血、胸腹刺痛、扑跌肿痛等病症, 临床一般多生用, 也可蒸制或油炸成熟三七[3]。
三七是我国最早发掘使用的名贵药用植物之一。仅产于我国西南部。当地民间应用年代久远, 直到元代, 三七始载于刘文泰的《本草品汇精要》一书, 继而广泛流传。其炮制始载于明代的《万氏女科》, 方法为“末”, 后《本草求真》载:“广产, 形如人参者是。有节非。研用良”[4]。由表1可知, 三七的古代炮制方法主要为切制, 且多为生用, 在明代多为嚼烂或研成粉末, 后在清代有了对粉末粒径的规定, 如研为细末等。在清代首次出现经过蒸制、炒制或焙后的熟品。
中文名称 |
英文名称 |
CAS NO |
纯度 |
规格 |
三七皂苷R1 |
Notoginsenoside R1 |
80418-24-2 |
HPLC≥98% |
20mg/支 |
三七皂苷Ft1 |
Notoginsenoside Ft1 |
155683-00-4 |
HPLC≥98% |
20mg/支 |
三七皂苷R2(R型) |
20(R)-Notoginsenoside R2 |
948046-15-9 |
HPLC≥98% |
20mg/支 |
三七皂苷R2(S型) |
20(S)-NotoginsenosideR2 |
80418-25-3 |
HPLC≥98% |
20mg/支 |
三七皂苷Fa |
Notoginsenoside Fa |
88100-04-3 |
HPLC≥96% |
20mg/支 |
三七总皂苷 |
- |
- |
Standard |
100mg/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