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背景介绍
溶液内蛋白质鉴定的基本流程与胶内蛋白质鉴定类似,主要区别在于:(1)溶液内蛋白质样品处理方法有别于胶内样品;(2)溶液内蛋白成分较单一蛋白条带相对复杂,需采用较长的梯度进行质谱数据采集。
根据项目的不同,样品可能是复杂的全细胞裂解液,或者IP的洗脱液,或者蛋白纯化产物,通过质谱检测,可以得到样品中蛋白成分的鉴定结果,并可根据特定需求,提供相对定量参考或蛋白功能注释等分析。
(2)实验流程

(3)案例分析
a.目的
鉴定与靶标蛋白DDX58相互作用的蛋白质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选取两种细胞系(一种为稳定表达带HA标签DDX58蛋白的293细胞系,命名为实验组T;另一种为常规293细胞系,命名为对照组C),用HA抗体分别免疫共沉淀实验组T及对照组C,收集蛋白洗脱液,溶液内酶解后,通过质谱分析,排除非特异性结合蛋白,最终筛选出与DDX58相互作用的蛋白。
b.步骤
1)免疫共沉淀纯化靶标蛋白及相互作用蛋白;
2)从洗脱液中进行蛋白提取;
3)溶液内蛋白酶解;
4)质谱检测;
5)数据库检索并鉴定蛋白。
c.结果
在实验组T和对照组C中鉴定到的蛋白可以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在T组含量比在C组多的蛋白,另一类则是含量相当或在C组更多的蛋白。根据实验目的,需要关注的蛋白是第一类,作为互作的候选蛋白。部分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,靶标蛋白DDX58只在实验组T中被检测到,ACTN4、SFPQ、SND1则可能是DDX58的相互作用蛋白。基于蛋白质丰度越高,采集到的二级谱图数越多的原则,我们采用谱图计数方法进行蛋白含量相对比较,结果见下表:
质谱鉴定蛋白列表
#
|
Accession
|
Name
|
MS2 count (T)
|
MS2 count (C)
|
1
|
O95786
|
DDX58
|
85
|
0
|
2
|
P13639
|
EF2
|
52
|
51
|
3
|
Q00839
|
HNRPU
|
44
|
40
|
4
|
P11586
|
C1TC
|
39
|
43
|
5
|
P08238
|
HS90B
|
33
|
31
|
6
|
P14625
|
ENPL
|
29
|
21
|
7
|
Q8WUM4
|
PDC6I
|
25
|
27
|
8
|
O43707
|
ACTN4
|
22
|
0
|
9
|
P23246
|
SFPQ
|
23
|
3
|
10
|
Q7KZF4
|
SND1
|
18
|
1
|
11
|
Q9BUJ2
|
HNRL1
|
2
|
3
|
12
|
P35527
|
K1C9
|
0
|
2
|
(4)参考文献
● A Chemical Proteomics Approach to Profiling the ATP-binding Proteom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. Molecular & Cellular Proteomics 2013.
●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uman Protein Complexes Identifies Chromosome Segregation Proteins. Science 2010.